![]() |
|
|
|||||
2025年暑假期间,山东大学“青鸟衔枝”宣讲团以“文化传承+红色教育”为核心,严格遵循“理论研学—社区实践—成果转化”的逻辑脉络,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在层层递进中推动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实现深度传播、生动落地与创新表达。 一、理论筑基:场馆探访具象识 札记研思夯认知 宣讲团赴宏济堂观药柜典籍,访胶东抗大看革命文物,以实地印证让中医智慧与红色精神具象化。在此基础上撰写学习札记,在诗词文化领域,成员从《诗经》“风、雅、颂”与邦国政教的关联中梳理诗词体式演变与时代精神的共生关系;在中医药非遗方向,成员对照《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理解“中庸之道”在药材使用中的体现;在红色文化学习中,成员通过“炊事员护铜锅”等长征细节,感悟物质匮乏下信仰支撑绝境前行的精神力量。 二、社区宣讲:宣讲实践传文化 互动体验递红温 宣讲团成员走进济南历城区花园南社区、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及百花社区,开展非遗课堂、红色课堂、诗词课堂,实现文化与红色精神的有效触达。花园南社区的 “银龄健康微课” 中,宣讲团成员从《黄帝内经》切入,将中医药知识融入 “抓药”“煎煮” 日常场景,老人与孩童合作制作艾草锤。城市之光社区与百花社区则开讲 “长征精神微课”:宣讲团成员借复刻草鞋讲红军爬雪山故事,详解湘江血战等历史,让红色精神在实践中扎根。 三、成果转化:微课录制拓知界 文创设计延文效 宣讲团成员围绕非遗与文物主题,录制国画、建筑、雕刻、苏绣的系列微课。讲解三星堆青铜面具时,成员还原其工艺流程,解读其祭祀功能;介绍榫卯技艺时,演示“凸榫入卯”原理,展现“无钉而固”的智慧;解析苏绣时,成员拆解“平齐细密”针法与“双面绣”技艺,呈现其从明清到现代的发展。 结合研学所得,宣讲团成员设计了“诗词书签”“迷你艾草锤摆件”“榫卯益智拼图”等文创产品。 此次实践中,宣讲团成员通过分层递进的活动设计,既深化了自身文化认知,又推动文化落地社区,更拓宽了文化传播边界,为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的现代传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图文:“青鸟衔枝”宣讲团) |
|||||
|
|||||
上一篇:万象探趣,泉韵新天——山东大学学生小树林支教调研团文学院赴济南历城泉韵新程支教队顺利完成支教任务 | |||||
下一篇:临沂科技职业学院中国结数字化创新设计团队在行动 | |||||
|
Copyright © 2024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
鲁ICP备15001118号-8 |
![]()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