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年初,一位客商带着投资30亿元的项目主动来到蒙阴县,并承诺项目投产一年就能实现税收4亿元以上。然而临沂市蒙阴县在进行立项时发现,要想上马这个项目,就要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让步,最终只能将这个送上门的大项目婉拒。 审批项目坚守“一根红线” “4个亿,几乎相当于全县四分之一的税收了,说不动心是假的,但县里在审批项目时有一条红线,那就是先算生态账,再算经济账。我们从企业递交的项目材料中发现,这个项目的工艺流程对大气和水都有污染,按照生态县的定位,没有让这个项目通过立项。”蒙阴县发改局局长王忠军说。 “蒙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美起来的乡村振兴史。现在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一直在坚持‘两个凡是’标准。”蒙阴县委书记王皓玉介绍,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源地发展规划的项目,蒙阴县坚决不引不批不建;凡是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一律关停并转,所有工业项目一律进园区。 近3年来,蒙阴县累计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40多家,清理退出化工类企业7家,拒批项目100多个,并且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向所有有害环境的项目说“不”。 同时,蒙阴县每年拿出近2亿元用来护山、增绿、治水。截至目前,蒙阴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75%的荒山得到绿化,10多万亩跑肥、跑土、跑水的“三跑田”变成了增绿、增产、增收的“三增田”,森林覆盖率达60.8%,林木覆盖率达73%。 蜜桃大县热衷“卖花” 为了生态保护对大项目摆手婉拒,并不意味着蒙阴县不重视发展经济。多年来,蒙阴县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提出打造“绿富美”新蒙阴,走出了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指标与经济指标之间,找到了“最优解”。 30多年的山区开发,让蒙阴县形成了“山顶松柏戴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水利交通配套”的“绿富美”新面貌,生态优势逐渐显现,成为了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宝贵的绿色资源正逐渐转换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蒙阴县已发展优质果园100万亩,其中蜜桃65万亩、年产量23.5亿斤,“蒙阴蜜桃”品牌价值266亿元,居全国桃品牌第一位。从2005年开始,通过每年定期举办桃花节,蒙阴县的老百姓发现:一棵桃树“卖花”比“卖桃”更赚钱,目前发展农家乐1000多家,平均每户年收入近10万元,其中四分之三来自桃花,四分之一来自桃子,催生出了现代农村的桃花经济。蒙阴县还充分利用桃花品牌,以农商文旅催生系列地域特产,目前正在延伸到桃木、桃花、桃叶、桃胶深加工领域以及农资、包装等前后端配套。 让“土疙瘩”长出“金元宝” 为了让“土疙瘩”长出“金元宝”,蒙阴县积极探索构建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兔—沼—果”“果—菌—肥”“农—工—贸”等多条循环链条。 “果树落叶喂兔子,兔粪入沼气池,沼气做饭照明,沼渣沼液进桃园……既消除养殖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果品品质。”算起这笔变废为宝的经济账、环保账,蒙阴县蒙阴街道八达峪村村民李长忠说。蒙阴长毛兔存栏达600万只,年产兔毛4000吨,是全国养兔第一大县。 “果—菌—肥”循环链条,就是利用百万亩林果每年形成的果树残枝,粉碎后制成菌棒种植香菇,发菇后菌棒制成有机肥,建成香菇种植基地1500亩,年产菌棒1000万棒,80%出口日韩、欧美市场。“农—工—贸”循环链条,就是借助农业产业优势,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5家,其中山东欢乐家食品公司年加工果品25万吨,进入国内水果罐头和果汁饮料生产企业前3强。 依托良好的生态,蒙阴县大力推广“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模式,构筑“农业新六产”,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耕变体验、空气变人气。蒙阴县A级景区达到20家,省级旅游强镇和特色村15个,成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同时,蒙阴县以农产品为突破口,以农产品上行为重点,网商微商发展到2700余家,年交易额40多亿元。 临报融媒记者 丁立国 通讯员 张圣虎 李朋 |
|||||
|
|||||
上一篇:临沭县临沭街道多措并举打造社会治理“全域网” | |||||
下一篇:郯城县归昌乡张楼村: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 |||||
|
Copyright © 2024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
鲁ICP备15001118号-8 |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