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勤春来早,大棚绿意浓。近日,记者走进北宋镇董王村蔬菜种植大棚,只见到处春意盎然,一垄垄黄瓜、西红柿长势喜人,农民正忙着摘叶、打叉、点花、授粉,各项农事有条不紊地进行。 据悉,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市派利津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帮扶下,董王村新建4个高温大棚,发展特色果蔬种植业。“去年投资130余万元,建设了3个西红柿大棚和1个黄瓜大棚,这是600亩金银花之外,村集体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夏秋摘花、冬春摘果蔬,一年四季,村民都有工可打,每天至少80元。”董王村村党支部书记董志刚高兴地告诉记者。 47岁的常照香是董王村村民,女儿上学,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过去,除了丈夫打工赚点钱,只能靠种玉米、小麦维持生活。但如今,家里的土地承包给村里发展金银花种植,每亩地就能收到流转费600元,采摘金银花、大棚打工,每月至少增收1300元,一块地实现了“双丰收”。常照香告诉记者:“过去,黄河滩易涝,滩区人都是靠天吃饭,年景不好颗粒无收,年景好一亩地去掉成本也就六七百块钱。但现在就不同了,既能保本又能赚钱。俺们村的人再也没有坐在大街上聊天的了,都忙着赚钱哩”。 农时不待人。北宋镇农民群众都早早打消年气,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董志刚从大年初二开始便开始组织村民一起抢抓时机浇地,为黄瓜点花、授粉、采摘,给西红柿摘叶、定植,为蔬菜大批量上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温室大棚可不过年!”董志刚笑呵呵地说道。谈到收成,他更是信心满满:“西红柿一个棚能种5000棵苗,预计产量可达5万斤,收入10万元,黄瓜的产量是西红柿的将近2倍,再过一个月,全部大批量上市,收入将非常可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近年来,北宋镇紧紧围绕“抓产业、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路,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大棚经济,全面推广“集约化、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
|
|||||
上一篇:利津县盐窝镇:服务春灌正当时 麦苗喝饱“返青水” | |||||
下一篇:崂山田间地头茶农忙追肥,“头茬”崂山茶下月开喝 | |||||
|
Copyright © 2024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
鲁ICP备15001118号-8 |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