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 综合
 
郯城: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2024-10-26 11:47:41        

  近日,山东省郯城县木作技艺诸葛亮木牛流马应邀参加在济南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山高水长·情深义重——沂蒙非遗体验空间版块,博览会上,木牛流马能拉会走,自重180斤还能拉400斤粮食,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郯城县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非遗12项、市级非遗43项。近年来,郯城县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开发潜力,带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通过非遗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新路径。

山东郯城: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培植产业集群 助力非遗经济“乘风起”

  “自从在我们镇建设了木旋产业园,有了银行授信,我们很快进入快车道,产品种类也由以前单纯的幼儿玩具逐步转移到幼教市场,年产值也差不多能达到4000万,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庄大约2万人就业。”郯城县润泽木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森介绍。港上木玩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500亩,致力打造江北地区最大的木玩产业基地、世界最大的木质火车轨道生产基地,被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这是郯城县建设产业园区,主打集群式发展,强化政策保障的一例。

  通过招商引资,当地依托中国结传统编织技艺、郯城木旋玩具、二胡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建成中国结产业园、木玩产业园、二胡产业园等多个园区,以“产业园+龙头企业+电商(农户)”模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基地农户、内联电商平台、外联国际市场的特色发展集群,推动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致富。吸引企业投资1亿元建成的红花镇中国结产业园,已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中国结生产基地,有“中国结”生产专业村30个、专业户5000余户,年产各类中国结1200余万件,年产值达12亿元,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

山东郯城: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搭建平台矩阵 助力非遗产品“进万家”

  二胡、中国结、柳编、面塑、木旋玩具……郯城县的网上“手造商城”内,各种非遗手造精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郯城县通过运营赋能、流量加持、供应链扶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将发展直播电商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县共有200余家商家、1000余个网店入驻电商平台,并形成了一批网店销售专业村。庙山镇薛庄村的二胡、胜利镇高大村的编织帽、红花镇大院子北村的中国结等通过电商直播方式,扩大产品销量,其中庙山镇生产二胡占据国内一半市场份额,巧艺电子商贸电商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为拓展销售途径,该县还举办供需对接云展会,以“互联网+传统工艺”形式,组织郯城木旋玩具、中国结、古琴、琅琊草编等非遗项目亮相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等,拓展产品市场空间,提高非遗品牌影响力。同时通过搭建“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合作交流平台,引导当地非遗产品企业相关高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定期开展研学交流、艺术培训、创意沙龙等活动,推动优秀非遗资源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为非遗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拧紧人才链条 助力非遗技艺“代代传”

  今年暑假期间,郯城县马头镇将非遗文化课程引入暑期公益托管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悉心教授郯马五大调伴奏乐器瓷碟和酒盅的使用技巧、挂门笺的刻印步骤,让学生们认识非遗、学习非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沂蒙面塑传承人韩红元创设了一套完整的非遗面塑课程体系,并在临沂多所学校开设基础实验、传统工艺实训等课程,累计授课教学上千人。在郯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技艺带头人常年向群众免费开展非遗项目培训,发掘和培养专业人才,为非遗经济发展积蓄后备力量。为切实传承发展传统手工艺,郯城县连续多年举办中国结编织大赛、二胡制作大赛等活动,庙山镇在柳编电商产业园建设实训基地、手造工坊等场所,组织开展柳编加工技巧培训,采用培训加传承、固定加灵活的模式,对周边群众进行培训,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加大人才政策激励,郯城县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每人每年分别奖补20000元、6000元、3000元,非遗传承人入选市级乡村人才,每人每月奖补600元。(通讯员 刘明祥 禚艳华)

 

分享到
 
上一篇:沂水沂蒙小棉袄亮相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
下一篇:郯城县高峰头镇:共享书屋同阅读 书香启智惠全民
PC版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鲁ICP备15001118号-8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