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让马铃薯之花开遍世界 2023年度德州市企业“创新达人”胡柏耿
 
2023-12-22 17:08:25    德州市科技创新策划协会    王瑞琼 孙心茹

  编者按:

  近年来,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聚焦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推进我市争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组织开展了德州市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选树了一大批锐意创新、追求极致、匠心筑梦的企业“创新达人”。

  为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德州市科技创新策划协会及主流媒体走进企业,走进“创新达人”身边,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创新故事。

  创新达人——胡柏耿

  胡柏耿,男,1967年12月生,高级农艺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省级产业领军人才,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马铃薯协会副会长,国家马铃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国家功能农业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现任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应用,迄今已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重点研发项目14项,发表论文13篇,授予专利1项。

  盐碱地上,培育出马铃薯之仓

  走进位于山东乐陵市的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森集团”)研发中心组培车间,一组组精密仪器整齐排列、一排排脱毒马铃薯种苗生长旺盛。这个组培车间占地1.6万平方米,年累计扩繁脱毒薯苗9000万株,可满足400万亩马铃薯种植需求。

  希森集团是一家集马铃薯育种与种薯繁育、新品种研发、销售与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技术企业。“去年6月,在轻度盐碱土壤条件下,‘希森6号’马铃薯亩产达4627.3公斤。耐中度盐碱马铃薯新品系‘Z1281’,每亩产量达3032.47公斤。”希森集团总经理胡柏耿告诉记者。

  盐碱地被称为土地的“绝症”,是一种产量极为低下的土地。多年来,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先驱者开始探索耐盐碱的新作物,但在大田中进行耐盐碱马铃薯的品种选育和应用,迄今在国内外仍接近于一片“无人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更谈不上将来。”胡柏耿说。一直以来,希森集团深耕马铃薯育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持续完善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创新生态链,形成完善的创新研发生态。

  2017年,希森集团承担了山东省良种工程——马铃薯耐盐碱育种项目,由胡柏耿带领的育种团队在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设立研究基地,在这片“无人区”里开展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经过连续5年的试验研究,胡柏耿科研团队在盐碱地对746个杂交组合的175224个单株、6670份资源/品系和167个品种进行筛选,选育了耐盐碱材料35份,其中综合性状优良的耐盐碱材料8份,这意味着平均1000份材料中只有2份是最优的。其中,在轻度盐碱地上,“希森6号”表现出色。在轻度盐碱地上,希森6号推广示范田现场测产亩产达到了4627.3公斤,亩收入6000多元,为山东省耐盐碱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胡柏耿科研团队申报省厅鲁渝协作、援藏项目,将优质希森系列马铃薯新品种与西部产业扶贫紧密结合,推动相关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发展。

  近年来,胡柏耿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共育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33个,已登记11个,获得品种保护权证9个。

  花开“一带一路”,践行国际合作

  胡柏耿作为企业国际合作的首席执行人,推动多国多层次国际合作。

  2017年,希森集团与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开启正式合作,在阿斯塔纳建立起500亩希森马铃薯系列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这是中国马铃薯种薯企业在国外建设的首个种薯试验示范基地,也是哈萨克斯坦首个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同年,“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分中心”揭牌。“我们安排团队常驻哈萨克斯坦,手把手教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胡柏耿说。

  “‘希森6号’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哈萨克斯坦原需5年的推广认证,被列入当地马铃薯品种种植补贴目录。”胡柏耿介绍道。目前,“希森6号”和“红玫瑰”已在哈萨克斯坦登记,“希森6号”是我国首个在哈萨克斯坦登记的马铃薯品种,“红玫瑰”是由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联合研发的马铃薯新品种。

  目前,希森马铃薯系列品种已遍及哈国五大洲,累计推广30000亩。“‘中国技术’正帮助当地农民致富,一亩地可增产三成。”胡柏耿说。眼下,希森系列马铃薯已在哈萨克斯坦、埃及等“一带一路”国家推广近5万亩。该项目作为“一带一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中哈合作也得到科技部高度赞赏并辅以236万元项目资金支持,山东省科技厅2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

  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希森表示,小小马铃薯有“大智慧”,更有“大情怀”。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马铃薯是第二主导产业。但是这些国家育种、繁种能力较弱,对优质品种以及马铃薯育繁技术有着迫切的需求。目前,希森集团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主要是品种的试种和推广、技术输出和试用。

  用科技支撑助推产业融合发展,在盐碱地里种出“金疙瘩”,进而让世界共享。“作为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马铃薯的经济效益比普通的作物要高很多,能给全球人民带来可观的收益和粮食保障。”胡柏耿表示。目前,希森马铃薯集团的作物品种,已经累计推广超过3000余万亩,经济价值超过200余亿元。胡柏耿团队开展的盐碱地马铃薯研究并进行大面积地国内、国际推广利用,对促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世界口粮问题带来了重大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
 
上一篇:不负青春 勇于担当 2023年度德州市企业“创新达人” 谭光磊
下一篇:小细胞 大作用 2023年度德州市企业“创新达人” 陈义
PC版
Copyright © 2021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鲁ICP备15001118号-8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