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普及美学要义|《美的人》作者邱伟杰访谈录
 
2020-10-12 10:09:20        

  作为散文作家和诗人的邱伟杰先生,同时又是严肃的学者。他是普及美学学科的创始人,北京市美学会普及美学课题组组长,浙江省金华电大的教授,南京大学美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和副主任。

  自2018年以来,邱伟杰先生创作《美的人》《味的人》《漫画美的人》《普及美学原理》四部书,逐渐完善了普及美学概念和理论,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的发展后生活方式的诸多问题。围绕着大家关心的话题,记者采访了邱伟杰先生。以下是他简明通俗的回答整理。

  什么是本来美?

  我早期将近用了二十年时间一直在思考和学习一个问题,就是人的成长的问题。

  人的成长的问题,它以何为根据呢?以本来美为根基去成长!

  在王阳明心学中实际上也说到了这个叫做知行合一的问题。我在学习中会更加认同这么一脉,就是孔夫子的大弟子曾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二字。忠,在我们演绎中,当然有“忠诚”的意思,那么,在原始的文字的意义上,可能它更多的是“中”于“心”的意思。到孟子这里,他就把这个东西演绎成良知。那么到了后来的元朝的万松行秀、耶律楚材,到了陆九渊,到了王阳明,这一脉延续下来的,应该说是属于人心与天心同一的问题。我们的本来美也好,抱朴子也好,初心也好,实际上就是“知”,换句话说,就是“赤子之心”,就是人与天之间的贯通,天地人贯通的这样一个良知感。王阳明先生说的心内就是良知,致良知,这个良知就是人人本真具有的赤子之心。

  什么是普及?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样一个关系下,我们会发现,如果说我们人人都被唤醒了这一颗赤子之心,那么实际上,被唤醒的过程和唤醒的过程,本身也就构成了一个“行”的过程。这样一个行的过程呢,也许就相当于我曾经写过的一首歌,叫《花园》。这首歌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我们的语言就是花粉,落到别人的心上,唤醒那睡着的种子。”

  其实人人的语言都可以成为一种唤醒他人的花粉,来促成我们每一个人初心的萌发。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神圣的角落,也许由于生活的压力,也许由于过去的一些经历,我们可能把神圣的角落都放在一个地方,夜深人静的时候,也许被某本小说感动过,也许被一部电影一部电视搞得潸然泪下。那滴眼泪到底是为谁而流的呢?也许穿过了视频,也许穿过了书本,你的泪和他的泪,变成了一颗眼泪。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内心中都有这样的悲悯之心。

  人总是有那么一刻,或者是看着那孩童的眼睛、或者是持着你母亲的手的时候,那一道皱纹也许就唤醒了我们内心的这一颗初心,这一份本来美。那么,我们这一份本来美,它的成长,在我的《普及美学原理》中,我以史论证,发现它的成长,屡屡获得了胜利。那么,这种胜利,我们今天应该去把这种胜利的传统梳理出来,并且在守护好原来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光大这样的传统,让初心之美的光大(初心之美就是知,光大就是行)构成王阳明先生说的知行合一的人生践行。这种人生践行,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我们自己变了,也许我们的孩子也就会发生变化。你的变化,也许会唤醒家庭的另外一半的变化。人生的每一朵花开,似无语,但恰恰又在传递着一种能量。那么这样子的一种人生相互呼应的唤醒,也许在我们的生命中会变得非常有趣味,非常有能量,让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美妙。

  后浪美学

  孩子们真是获得了我们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一次机缘。这个时代,他们没有在恐惧中长大,他们就在幸福中长大。在幸福中长大的孩子,我们总是担心他们脆弱性的一面,可是我们没有看见他们兴趣性的一面。而兴趣这件事情,我们知道,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老一辈人也许就存在一个问题,我们是活在恐惧中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灵魂上,是浓浓密密地笼罩着阴影,也许我们离那个阴影其实已经逃得很远很远了,我们比我们小时候的梦想已经走得远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们有些孩子就因为读书的问题,非常优秀的孩子,就被逼成了抑郁症,逼成了什么都不想干,等等等等的这类社会现象。我们当然也可以指责,他们在幸福中长大,他们实在太脆弱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我们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那么,我们是否能依着兴趣让一个人走向“有能力”,依着兴趣让一个人走向社会上的成功呢?或者说,不要让我们大人担心呢?有一句中国的古话说: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愿望,是我老去的时候,他能独自远行。

  那么,我们能否放心地看到他们独自远行呢?

  普及美学于个人的经济学意义

  没有拒绝的人生,那么就是没有品牌的人生。没有品牌的人生,就会变成没有商业能量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阶段中,其实,我们的选择,是根据我们的判断来的。

  普及美学于国家的经济学意义

  那么,对于国家经济来说,我们其实很重要地要从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去叙述它。

  经济学呢,它的底层逻辑是供给与需求被一只无形之手在调控着。我们会发现,在资本主义的这个体系中,这个底层逻辑是被篡改掉了。这只手已经不是无形之手了,这只手已经变成资本之手。资本之手来调控供给与需求,那么,自然而然,就会走向审美霸权下的消费异化。这种审美霸权下的消费异化,它并不是考虑消费者本身本真的需求的,它不在乎你的本真需求,它只在乎它界定一个审美标准之后,让你消费它的标准。

  我打个最简单的比喻,比如说,我们的衣食住行中的钻石。中国男人现在已经被逼成没有钻石不能求婚的一种逻辑状态了。我并不认为钻石不好,我们首先得承认,钻石是一种珍贵的宝石,去拥有它,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如果说变成不得不为的时候,这件事情实际上是已经被绑架了。我们要认识到是这样一种可能性,比如说,你继续可以喜欢钻石,用钻石去求婚,但是,也许两个恋人喜欢的是一块玉,我们也可以用玉求婚,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两个人都喜欢的核桃去求婚。在中国的《诗经》中,就说到这样一个传统,你送我以琼瑶,我送你以瓜果,匪为报也,永为好也。我们所说的是,相互之间这种物体和物质的交换,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永为好”的象征啊!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东方民族的(美学)下,我们的求婚方式是可以多元化的。

  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审美霸权,难道仅仅是钻石吗?我们的必须买房子,必须换大房子,必须换大大大房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背后的逻辑在这里呢?我们一切的消费行为,有多少是发自本真的?有多少是发自被他人的广告和专家的权威以及时尚认为的标准所决定的?那么,这个也没有关系,如果经济很好,对我国经济很好,太棒了,那就继续吧!可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国际贸易之中,由于审美决定权都是他们的时候,我们自己本国生产出来的好的东西,老百姓就会认识不到它的好。

  我们人的审美真正回到自己的认知,而不是别人的审美决定和霸权的时候,我们对于东西的喜爱是每个人不一样的。因为,人人都有本来美,换句话说,人人的本来美都有各自的长短缺失。每一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的时候,而且他的喜好细化下去,他慢慢地就打开了这个喜好的深度了。我们群众的多元化的审美发生之后,我们的多元化的需求,就会蓬勃发展起来。这一件事情就会产生,我们的生产结构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多元化的结构就会出来。那么,在这样一个概念中,我们的内循环,我们的供给侧改革的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平衡,就会以本国的特色发展起来。不然的话,就会永远怎样呢?生产别人爱的东西,出口,然后,我们爱的东西,没人生产,或者说,我们只能靠近日本去要一些相似的(东西),类似电饭煲、马桶盖。那么,这样子的一个经济的断裂,就会产生我们依赖于国际市场的出口为主体的一个经济模型。而这样的经济模型,在国际竞争中也是非常不利的,对于我们本国的生活方式的重新复苏,也是不利的。这种生活方式的复苏,所关联的生活模型、生活产品、生活的需求,它所构建成的庞大的经济体量也是被压抑住了的。

  我想,在普及美学的推动中,刚才我所说到的是,对于国家层面的经济学的思考,还有一个是个人的经济学的思考,这些构成了普及美学对于整个社会的现实问题的关怀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根据邱伟杰访谈整理 整理者/莫锦云)

 

分享到
 
上一篇:郯城:小吃文化节残疾老人宋玉云让游人铭记历史
下一篇:“山东依百莲婚庆用品”总经理胡荣娟女士做客《信用中国》
PC版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鲁ICP备15001118号-8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