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聊城人记忆的年味,都藏在这些非遗里
 
2021-01-18 10:57:01        

  今天已经正式进入了腊月的第一天,临近岁末,大家满怀期待的迎接春节的到来,文旅聊城小编今天奉上一道新春佳节的文化大餐,让游客能近距离接触聊城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魅力,营造浓郁的传统年味。

  聊城剪纸

  聊城剪纸是一种民间地方传统工艺,尤其是春节或者家里有喜事的时候,用剪刀在纸上剪出良好寓意的花纹装点家中的房屋。民间手艺人就是仅凭一把普通的剪刀,让日常生活变得简单而充满了幸福。

  聊城剪纸以花卉为多,除了一大批刺绣花样以外,还有多达上百的种类。如嫁娶之时,大都用白底红花,给人一种清新和喜庆的感觉。“鱼戏莲”、“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等具有寓意性。此外,“鲤鱼莲花”、“老鼠偷葡萄”用以表现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的纹样更是不胜枚举。

  东昌木版年画

  春节贴年画是过年时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年画作为一种民间特有的装饰方式,取材丰富多样,以神像为主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庆祝节日的形式。

  东昌木版年画和潍坊杨家埠并称为山东两大民间画市,在国内享有盛誉。东昌木版年画种类以各类武将门神、灶爷财社、观音八仙等,形象质朴,简练直白地表达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木版年画中很多画面都有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色彩鲜艳强烈,迎合了广大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

  温庄火狮子

  狮舞是吉祥的象征,能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及幸福向往,并寓意着除害消灾的寄托。温庄火狮子是山东省重要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流传广泛,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民间最原汁原味的娱乐方式。火狮子舞因狮毛是由3600根火捻组成,演出时通身蹿火星而得名。

  火狮子原来仅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晚上表演,表演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因而,民间还有“二月二老娘一会儿就走,东街的火狮子不撑时候”的歇后语。点燃火捻,火星四溅,由火光线条构成的火狮子火星闪烁,堪称奇观。

  冠县面塑

  冠县面塑俗称“面老虎”,是手艺人利用剪刀或梳子等工具,将发制后的小麦团制成各种人物、飞禽和走兽等,并在上面涂上各种颜色的民间美术品。

  战国时期,人们为了保平安,开始用面团捏制“面老虎”,祈求用“百兽之王”来吓退恶狼。后来安居乐业后,人们又把“面老虎”当成了吉祥物和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供品。

  竹马舞

  竹马舞俗称“跑竹马”、“竹马落子”。每逢节庆,五颜六色的群马,生龙活虎,跳跃奔驰,大大活跃了节日气氛,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竹马舞流行于道口铺街道办事处周边的一些村庄,是聊城有名的民间舞蹈形式,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竹马舞”多在春节前后表演,竹马的表演在跑动时,各角色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演员手中的道具,根据人物身份选定。表演者通过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目前,竹马舞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内容更鲜活的寓教于乐的民间娱乐健身运动。

  武氏糖画

  画糖画、吹糖人民间俗称倒糖人、倒糖饼或糖灯影儿,是融民间物质与精神文化享受于一体的中国传统艺术。每到临近过年之际,街上总会出现画糖画、吹糖人的小摊,小孩们迎着吆喝声在小摊前充满了欢声笑语。

  摊主就像会变戏法一样,一个勺子、一块板子,一会就把一个活脱脱的小动物出现在了你的面前。一口锅、一把勺。在加热的糖果中舀起一勺糖浆,糖汁一丝一缕的滴落下来,凝固成神奇的图画。

 

分享到
 
上一篇:“致敬书圣——当代名家写兰亭书法邀请展”开展
下一篇:沂水县文联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书画进校园”活动
PC版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鲁ICP备15001118号-8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