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临淄区着眼乡风文明,立足文化传承,顺应群众期待,全覆盖、项目化实施了一系列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民心工程,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得到了群众由衷“点赞”,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临淄特色板块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 引领乡村文化振兴 临淄区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代表,齐文化内涵丰厚、博大精深,特别是“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礼法并用、尊贤尚功、维护统一”的政治主张,都成为当今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 近年来,临淄区紧紧抓住“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被列入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机遇,研究确立了“一带两翼四极”的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在北至齐故城北城墙、南至齐王陵、东至北齐路、西至齐都路的56平方公里内,以淄河为纽带,以西北岸“文化+寻古探源”、东南岸“文化+生态休闲”为两翼,围绕姜太公、管仲、蹴鞠、稷下学宫四大文化符号,建设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国际足球学校、天齐渊国家森林公园、淄河水生态综合提升4个项目,全力打造“泱泱齐风、融古铸今”文化版图,擦亮“齐国故都、足球故乡”文化品牌。齐文化作为我区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恒久的资源,在涵养群众文化积淀、引领乡村文化振兴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 涵养群众文化 自觉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 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精心涵养群众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全方位提升文化惠民实事的温度、质量和实效,在以文化人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文化大院建设全覆盖。为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临淄区在扶持全区12处镇、街道全部建立综合文化站的基础上,扶持全区所有村居建成集村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于一体的文化大院,配套灯光、音响、阅报栏、健身器材等设施,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近500处。 实施文化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传承红色基因,挖掘我区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乡村红色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充分发掘各个农村的人文、生态等特色内涵,引导利用古民居、古遗址、古村落、古街发展特色文化项目,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实施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乡贤馆、家风文化展示馆、村史馆、民俗馆等,特别是乡村记忆馆建设和“农村文化一条街”建设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强了对散落在民间的乡村文化记录、文化实物、文化技艺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6个镇级展示馆、51个村级展示馆。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持续实施“一村一年两场戏”和“戏曲进校园”工程。每年为基层免费送戏1000余场次。创新“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模式,征集基层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让群众登上百姓大舞台,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在所有镇、街道成立百姓艺术团、设立稷下学堂,积极开展蹴鞠、鹧鸪戏、花边工艺等非遗培训、宣传、展示活动,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实施人才聚力工程。制定全区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规划,加大优秀乡村人才选拔培养、资助扶持力度。加强鹧鸪戏等传统戏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积极推荐参加各级各类文化人才评选活动,培养一批优秀文化人才。培育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人,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培养高水平工匠队伍。 乡村文化振 立足文化传承 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 兴,既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又能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最大限度地画出农村社会的“同心圆”,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力量。 做实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工作,需要做好传承和创新工作。做好“新”与“旧”的结合文章,在内容上能够凝聚群众、引领群众,在形式上喜闻乐见,需要紧密结合农村社会现实,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优秀文化真正走入群众的生活中。 特别要激发乡村文化人才能动作用。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从根本上说要靠乡村文化人才,应及时制定和完善针对乡村文化人才的优惠政策、管理机制,如成立乡村文化人才发展基金、出台乡村文化人才培养规划等。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编制,鼓励区文化工作者到乡村挂职、任职。发挥乡土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作用,通过项目补贴、资助等方式调动民间艺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总之,只有在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农民才能真正享受文化惠民的福利并成长为新型的现代农民,农村才能借助文化的力量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农村,乡村振兴的宏图伟业才能走得更实、走得更远、走得更有品位更有价值。(临淄区委党校 徐东庆) |
|||||
|
|||||
上一篇:平邑县:“流动博物馆”进社区 传统文化浸润群众心田 | |||||
下一篇:滕州市鲍沟镇:送戏下乡到基层 文化惠民暖人心 | |||||
|
Copyright © 2024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
鲁ICP备15001118号-8 |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