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班固的这句古训,道出了劳动与收获的永恒关联。近日,烟台市福山区河滨路小学以“以劳润心 巧手童趣”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和饺子面团、剥蒜、缝沙包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一揉一缝、一剥一制中,触摸生活的温度,感悟劳动的真谛。 揉面知味,传承烟火里的匠心 面粉如雪落盆,清水潺潺注入。老师示范时强调:“和面力道要匀,耐心要足。”学生们起初手忙脚乱——面团黏在掌心,比例总难精准。但在互相协作中,有人摸索出“分次加水法”,有人学会“三光秘诀”(面光、盆光、手光)。当光滑的面团一个个成型,学生们惊喜发现:理论中的“水面比例”,在掌心的触感里有了具象答案。这不仅是传统面食技艺的启蒙,更让他们懂得:劳动中的每个细节,都藏着脚踏实地的智慧。 剥蒜悟细,打磨指尖上的专注 “剥蒜看似简单,实则考验细心。”随着老师一声令下,蒜瓣在课桌上跳跃。有的学生用巧劲拍松蒜皮,有的耐心拆解每一瓣。当白净的蒜瓣堆成小山,一位学生感慨:“以前觉得剥蒜麻烦,现在才明白,再小的劳动,专注做好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这场“指尖上的修行”,既锻炼了精细动作,更让耐心与专注力悄然生长。 缝包创趣,编织童年里的巧思 缝沙包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创意与手工碰撞的舞台。五颜六色的布料、细细的针线、蓬松的填充棉等材料一应俱全,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穿针引线对于不少同学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有的同学眼睛紧紧盯着针眼,尝试多次才成功将线穿过;有的同学则在同桌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穿针。尽管针法还略显生疏,但每一针都倾注了学生们的认真与专注。 作者:赵臻 |
|||||
|
|||||
上一篇:临沂第八中学开展劳动教育“丰收节”系列活动 | |||||
下一篇:招远市实验小学“跳蚤书市”:让书籍在学生手中“活”起来 | |||||
|
Copyright © 2024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
鲁ICP备15001118号-8 |
![]()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