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校园快讯
 
临沭县北城实验学校 让劳动成为教育最美的底色
 
2022-06-17 10:03:17        

  近年来,临沭县北城实验学校充分发挥新建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探索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初步形成了“五三三”劳动教育模式。

  “五育”并举

  让孩子在劳动中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就是要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志趣,让他们不断从生活中、学习中、活动中、实践中去感悟,这样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临沭县北城实验学校校长张立东说。

  为此,学校坚持以德育为引领、智育作支撑、美育与体育为载体、劳动教育为补充,落实以劳育人、立德树人、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做到“五育”并举,让孩子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课堂不同于一般文化课课堂,如何高效开展课堂教学,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摸索。学校结合九年一贯制特点,整体规划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小学低年级侧重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初中学生要在养成劳动习惯的基础上,适当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适时适量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逐步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学校采取“1+3”模式:即每周1节劳动理论课、每月3节劳动实践课,设计了美食篇、种植篇、制作篇、家务篇、感恩篇等多彩劳动课程。同时,组织开展了大国工匠和劳模事迹进校园、学生演讲、学生辩论、技能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确保了劳动教育课程的趣味性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加大学科课程教学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渗透力度,例如语文学科赏析抗疫日记,数学学科利用数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几何丈量、计算等,各学科老师适时适量地渗透劳动之美,引导学生发现、赞美身边人物的劳动之美,确保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性。

  “三化”协调

  让孩子在劳动中收获快乐

  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向。学校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劳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校小学部开展的“小题大做”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不断地组织学生观察、了解、体验劳动过程,让爱劳动的种子生根发芽。

  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家委会、微信群等及时向家长推送劳动教育的相关信息,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将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项目细化分解,家校联手推动劳动教育,让家庭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学校开展了“大手拉小手”家庭劳动比赛,低年级学生举办“小巧手 整书柜”“个人卫生我最棒”等展示活动,高年级学校进行了“我的衣物我来洗”“天天秀厨艺”等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填写劳动记录卡,叙述家庭劳动过程,记录劳动感受与心得,引导学生掌握一项完整的家务劳动技能,具备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家务劳动习惯。

  “做菜并不麻烦,还让我感受到了快乐!”学生王若曦兴奋地说,自从学校开始布置“家务作业”以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影响下,她陆续学会了鱼香肉丝、可乐鸡翅等不少“拿手菜”。像王若曦这样的同学很多,学校75%以上的学生坚持每天做家务,家务劳动次数平均每周5次以上,通过有梯度地开展接地气、触手可及的真实家务劳动,着力锻炼与培养学生动手劳动、亲子劳动、真实劳动的基本技能。

  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劳动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燃料和动力。学校团委、少工委积极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取得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立了临沭县青少年活动实践中心、临沭县尚庄农业区作为固定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周系列活动和义务劳动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师生们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习惯。

  “三维”评价

  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成功

  学校从劳动常识、劳动行为、劳动情感三个维度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及时了解、督促、反馈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家务劳动、实践劳动的数量与过程情况。

  劳动常识的知晓度。劳动教育首先要让青少年对基本的劳动常识有认知,这是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知晓度反映的是青少年获得劳动基本常识信息的刺激程度,需要了解青少年是否能够自觉认识劳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如对于劳动的本质、历史地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与幸福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

  劳动情感的认同度。青少年劳动教育的成效如果仅仅停留在认知程度是不够的,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勤于劳动、自觉劳动是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劳动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要让青少年知道、理解什么是劳动,还是一个以劳动事实、知识为载体,传播劳动观念、情感、态度、价值的过程,因此,评价劳动教育的成效还要衡量青少年对劳动的情感认同度。

  劳动行为的稳定度。劳动情感、劳动常识是内化层面的,而劳动行为是外显的,也是教育成效的外化阶段,更多地依赖对劳动行为的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青少年在学校活动、家庭生活、社会公益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一个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青少年,不仅能在学校和家里积极劳动、勤勉学习,还会热心参与社会公益劳动,这样的行为表现一般能反映教育的成效,说明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劳动行为的稳定度。

  根据以上三个维度,学校研究制定了家长评价、学生互评、教师打分的星级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了“233”积分制劳动教育评价模式,学校依据《劳动实践记录手册》《劳动教育星级评价单》《劳动技能通关小达人手册》等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已评选并表彰了200名“劳动之星”、100名“劳动能手”、80名“劳动模范”,有效增加了学生劳动竞赛、劳动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劳动量”,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付出与给予的过程中,在对生命的敬畏和惊喜中,学生体会到了劳动艰辛,懂得了责任担当。

  “五三三”模式的开展,让临沭县北城实验学校的劳动教育初见成效,端正了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态度,打通了教育与劳动的壁垒,营造了能劳动、要劳动、爱劳动的氛围,连接了学校、家庭、社会的交流,实现了学生成长与办学特色的融合。通讯员 刘剑鑫 门纪锋

 

分享到
 
上一篇:临沂第三中学 品质课堂 成就高品质师生
下一篇:趣味冰壶 激情碰撞 ——高青县田镇学区中心小学班级冰壶对抗赛
PC版   手机版
Copyright © 2024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鲁ICP备15001118号-8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