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编者按 守正创新,护佑健康。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践行“内涵式、安全式、和谐式”发展理念,高质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征程中,一批批名医专家以精湛医术筑牢健康防线,以高尚医德诠释医者大爱,以清廉医风践行行业担当。为了展示医术、传承医德、引领医风,特开设【医脉传承】名医专家风采展示系列专栏。本专栏将聚焦齐鲁德医知名专家的从医之路,展现其深耕临床、传承创新的风采,彰显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文化精神内核,引领齐鲁德医年轻一代医者们感召力量、传承精神,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为推动区域内健康事业发展凝聚力量! 专家简介
张军普,主任医师,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知名专家、原神经肿瘤外科主任。 对神经外科常见、多发病有深入研究,擅长颅内动脉瘤、椎管内肿瘤及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多次开展首例新技术填补德州市技术空白。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获德州市科技进步奖等十余项奖项,建立脊柱脊髓神经外科专业并引进多项新技术,目前主要从事智能化技术应用神经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研究神经功能保护及康复工作。 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肿瘤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脊柱脊髓外科分会常委等。
1987年,张军普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在选择专业时,他坚定地选择了神经外科。“那时老师说,神经外科是‘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但也是最难啃的骨头——大脑结构精密如微雕,稍有不慎便是生死之差。”回忆起学医初心,他语气平和却透着坚定。 同年,他踏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德州市人民医院)的大门,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当时的科室,成立不过一年,对于复杂脑出血、脑肿瘤患者,常因技术局限而无法收治,患者只能东奔西走、南上北下寻求治疗。如今的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神经外科,经过数十年发展,逐步成为山东省神经外科领域的标杆科室,常规实施脑干肿瘤切除、复杂动脉瘤夹闭等高难度手术……作为医院神经外科发展的亲历者、推动者与见证者,张军普用仁心与匠心,书写了一段守护“生命禁区”的医者传奇。 学无止境深耕神经外科三十七载 医乃仁术,唯勤者与智者方能为之。作为一名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不断更新。张军普从医三十七年来,从未间断过学习,他先后前往北京天坛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每次进修归来,他都会将所学的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带领科室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为的就是让患者在“家门口”看好病。
大脑里神经密布、组织众多,复杂的脑血管手术具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手术风险,对医生的手术经验和心理素质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神经外科手术讲究手眼心合一,为了熟练显微操作,我在豆腐上缝过神经束,在鸡蛋膜上吻合血管。”张军普说,扎实的积累让他逐渐成长为科室骨干,90年代中期已能独立完成脑膜瘤、脑胶质瘤切除等手术,成为德州地区最早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专家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的诊断与治疗日益精细化、微创化。张军普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更新知识、提升技术水平,将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肿瘤术前定位,用3D打印技术提前模拟复杂颅底结构以降低手术风险,将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应用于肿瘤切除过程,并积极引入神经导航技术,为复杂脑部手术提供精准的空间定位,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同时,他不断探索新的手术入路和方法,力求以最小创伤为患者带来最佳治疗效果。 学科突围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 近年来,张军普瞄准德州神经外科技术空白,带领科室率先开展脑干出血手术。“大脑的众多区域里,脑干素有‘生命中枢’之称,对维持机体生命意义重大,一旦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高达90%。”张军普介绍,进行脑干手术就像进入雷区排雷,手术精度和难度相当高。
2022年大年初一的凌晨,55岁的李大爷突然昏迷,家人立即将他送至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医院通过CT检查判断李大爷为脑干出血,情况万分危急!张军普详细了解了李大爷的病情,带领团队迅速制定了手术方案,立即实施手术。一场精准的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将李大爷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手术过程中,神经外科团队首先在李大爷头部切开一个长约11厘米的“L”形头皮切口,取下一块头骨,借助显微设备沿脑部下端核对各项指标后,进一步确定了脑部出血位置,紧接着,借助显微设备,在细致保护并做好引流的同时,将脑干血肿逐渐清除,缝合之后,手术成功完成。 “目前,在多学科努力和协作下,医院已常规开展脑干出血手术,从会做、能做到做好,为脑干出血患者带来了更大希望,得到患者家属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张军普说。 传薪续火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神经外科团队 在科室年轻医生眼中,张军普是“行走的教科书”,更是“严慈并济的引路人”。他常说:“学科要长久,必须后继有人。跑得快是一个人的事,跑得远是一群人的事。”他对年轻医师毫不保留地言传身教,要求科室医护人员经常换位思考,在钻研技术的同时学习沟通技巧,让医患关系更和谐,为科室营造严谨求实、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 科室建立“三段式”培养体系:低年资医生跟随上级医师参与门诊、查房及简单手术操作,夯实基础;中年资医生主刀常见疾病手术,张军普全程“保驾”并术后复盘;高年资医生挑战复杂病例,他负责方案设计与技术把关。“张主任从不藏私,连显微剪刀的持握角度、吸引器的压力控制这些细节都会示范”,科里的年轻主治医师坦言,自己独立完成首例脑膜瘤切除术时,张军普在台下站了整整4个小时,术后逐帧分析操作要点。
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定期开展病例讨论、文献分享和技术培训。“有次讨论一例颅咽管瘤手术,他从鞍区解剖讲到围手术期激素管理,连术后电解质紊乱的预处理都做了详细预案。”副主任医师张建回忆说,这种把每一台手术都做成教学案例的理念,让团队整体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尽管已经年过六十,但张军普的工作节奏却始终如一:定期门诊出诊,坚持开展教学查房,每逢手术日,他依旧坚守在手术台旁,一旦基层医院提出会诊需求,他总是即刻响应,随叫随到。从青涩的住院医师到技艺精湛的知名专家,张军普用37载光阴,在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神经外科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是技术专家,更是学科发展的领路人、年轻医生的引路人、患者信赖的贴心人。 仁心守脑,妙手回春。在守护生命的征程上,这位与神经外科结缘半生的医者,仍在续写着自己从医生涯的新篇章。 |
|||||
|
|||||
| 上一篇:【医脉传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知名专家李克清——心尖上的“铅衣卫士” | |||||
| 下一篇:德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
|
|||||
| Copyright © 2024 onlinesd.cn 山东在线 |
|
鲁ICP备15001118号-8 |
![]() 鲁公网安备 37010502000896号 |